雙金屬氰化物絡合催化劑(DMC催化劑)
1、產品介紹
DMC催化劑是新型高性能催化氧化烯烴開環聚合催化劑,適用于合成起始劑含1~6官能團的氧化烯烴聚醚。
與堿催化劑相比,采用DMC催化劑生產聚醚具有如下優勢:
1、生產運行成本低
1)無后處理工序和更快的反應速度,使裝置的生產能力提高數倍。
2)無后處理工序,降低了設備投資、單位產品能耗和水耗、單位產品的固廢和廢水的產生量,提高了產品收率。
3)可以生產分子量更高的產品,每摩爾羥基分子量2000以上。
4)所制聚醚具有分子量分布窄,副產物少,不飽和度低,氣味小等特點。應用于PU領域(彈性體、軟泡、高回彈泡沫、涂料、密封膠)時各方面性能如抗拉、抗張、伸長率、壓變等大大改進。
2、使用說明
1 起始劑條件
1)含羥基化合物。
單元醇——沸點大于100℃的脂肪醇,已經接有部分環氧丙烷或環氧乙烷的單元醇。其它單元醇,只要能有效除去水份,即可使用
多元醇——包括(異)丙二醇、甘油或其它三元以上小分子起始的環氧丙烷聚醚,環氧丙烷環氧乙烷混聚聚醚,全環氧乙烷聚醚,四氫呋喃聚醚,四氫呋喃環氧丙烷共聚醚等。
酚類包括單酚、雙酚。
用戶可更廣泛地選用各種醇類或含羥基化學物作起始劑,如脂肪二元醇,不飽和單、雙元醇,聚酯多元醇等,總之,本說明書所例作提醒作用。
2)分子量范圍:多元醇——350~1000或更高分子量。
3)∑Mn+(主要指K、Na離子)≤5ppm
4)水含量≤0.1%
5)酸值≤0.15mgKOH/g
2 使用步驟
1)稱取一定量起始劑和催化劑,催化劑用量以最終產物質量計為30ppm(主要以二官能度的N220及三官能度的N330為參照,目標產品分子量分別更大時催化劑量可相應減少,如制N240用量可為20~25ppm)。
2)混合攪拌,在140±10℃下,抽真空40min(起始劑中水份含量較大時可同時鼓氮)左右。
3)通入一定量環氧丙烷或混烷,使壓力為0.1~0.3MPa,待反應開始后,釜內壓力降為0.0Mpa以下(溫度可能會達到180℃以上,但不會影響催化劑活性和聚醚性能),再連續進料(保持壓力≤0.1Mpa,溫度140±10℃)。如果釜中預先充有氮氣,需考慮氮氣本身壓力。
4)進料停止后,老化一段時間,待壓力降為基本為真空后,抽去小分子,降溫出料,即可得未經封端的聚醚多元醇產品。
5)若要得到高伯羥基含量的產物需經EO封端,具體步驟如下:
稱取一定量的以上產物,加入約0.3%的KOH或甲醇鈉(相對聚醚總量),在一定溫度下(如120℃左右)抽真空同時反應1~2小時;
溫度100~120℃,壓力≤0.3 Mpa下加入EO反應;
加磷酸中和,真空脫水,用吸附劑吸附過濾。得到精制的高伯羥基含量的聚醚。
3、聚醚產品范圍
1)制備聚醚一元醇,包括脂肪醇聚醚(可以脂肪醇直接起始,但要能有效去除所含水分)、烯丙基聚醚。
2)制備聚醚二元醇包括通常的異丙二醇聚醚、脂肪二元醇聚醚(其羥基相隔2個C以上時可直接從小分子起始)。
3)制備聚醚三元醇,通常指丙三醇聚醚,也可用于制三羥甲基丙烷聚醚。
4)可以在反應起始、中間或結束時接混烷,制成嵌段聚醚,也可以全程接混烷。接混烷時,EO含量最高可至70%,但分子量分布隨EO含量提高而變寬。
5)所制聚醚分子量只要反應混合裝置能運轉,最大沒有限度,而且分子量越大相對于最終聚醚產品中催化劑用量越少,從而更節約成本。
4、影響聚醚性能因素
1)反應時物料混合效果對反應速度和聚醚產品性能有非常明顯影響,因為催化劑加量極少,催化活性中心的轉移只有靠機械力來幫助完成,混合效果差時反應速度變慢,產生較高分子量聚醚,分布變寬,產品粘度增高。起始時加入PO(或混烷)壓力不能過高,因為一旦誘導開始,反應迅速加快,此時過多的PO會聚合到少數分子上,引起產品粘度增高,同樣反應過程中PO壓力也不能過大(這一點不同于KOH催化),接混烷時壓力應更低(負壓較好)。
2)反應溫度低時速度慢,反應溫度高時速度快,但聚醚產品不飽和度會升高,一般選擇140±10℃較理想。
5、聚醚多元醇產品性能
堿金屬離子總含量< 5ppm
含水量≤0.1%
雙鍵含量≤0.01mol/kg
酸值≤0.1mgKOH/g
色澤(APHA)≤50
6、產品存儲及保質期
存儲于常溫、陰涼干燥處,避免日曬和直接接觸熱源。產品每次使用后應密封好。保質期兩年,兩年后經試驗合格后仍可使用。
7、安全與毒性
不燃,非爆炸性。幾乎無毒,眼睛和皮膚接觸后,用低壓清水沖洗或送醫治療。
8、包裝
250g*2/袋或根據客戶要求。